學習瑜伽好幾個月了,但是依舊沒有分清楚哪個是頂峰式和下犬式,而且兩個的結束姿勢都差不多,所以很少有人能夠真正的去區(qū)別開來,既然我們開始了解瑜伽,不如就分辨清楚,也利于對瑜伽的深入研究,那么我們就從頂峰式開始講起吧:
頂峰式是從雷電坐開始,與下犬式的形體練習是類似的,但主體練習方法是根本不同的。
頂峰式體式要點:
手臂打開與肩同寬,雙腿并攏,緩慢而深長的吸氣,隨著吸氣雙腳踮起腳尖、收緊腰腹與臀部,同時手臂沿著肩膀和脊柱沿線向后推壓;保持這個姿勢,進入腰腹收束呼吸的內懸息控制(30秒),盡量提收好你的臀部,保持跟山峰一樣挺拔的狀態(tài)。
頂峰式式的起點之所以選擇從跪坐開始,是因為跪坐與頂峰式之間有一種密切的聯(lián)系,跪坐叫金剛坐,金剛的支點在腰腹,是一種降服情緒的調理,而頂峰式腰腹收束的支點,同樣是對情緒的一種控制。腰腹收束需內懸息控制,否則只能是一種收縮,并非收束法。
頂峰式練習時,四肢要為你的腰腹輔助,運用好你的呼吸,提收你的臀部,整個臀部頂峰的點,是向上的控制形態(tài)。身體前后形成均勻的山峰狀態(tài),頂峰式主體力感在腰腹收束點上,而不是四肢。頂峰式的力點,從腰腹開始,由四肢為腰腹氣息提收輔助,然后再由腰腹氣息開始向脊柱沿線分解力量,最后反過來再達到四肢。這既是下犬式則與頂峰式相反的力度傳遞。
頂峰式的手臂打開不宜比肩寬,這點與下犬式手臂展開不同,過寬時,力量會集中在手臂上,而難以形成腰腹收束的勁力,手臂與腿部的輔助的,適度用力即可;關鍵在腰腹提收的能力上,臀部方如同一個吊環(huán),將身體整個提收起來,形成山峰的控制。
頂峰式的作用:提收腰腹收束的控制,具有強勁的控制情緒的穩(wěn)定,內懸息控制具有增強人的意志力與控制力,對于腰腹氣虛、乏力,腎功能虛弱、腸胃虛和脹氣的人來說,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練習。對經期不穩(wěn),子宮寒的女性來說,同樣是不錯的選擇練習。對于便秘的人群,頂峰式練習時,可以加入提肛收束的配合,這樣還有利于調理痔瘡,脫肛。
頂峰式姿勢的詳細解讀:http://www.ploverinfo.com/rumen/201451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