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事:古婆羅門一弟子修習瑜伽,問師傅:我要怎樣練習,才算進入瑜伽的真理呢?師傅問:你會呼吸嗎?你的脈搏在跳動嗎?你的身體會動嗎?你的兩耳會聽嗎?
弟子答曰:都會啊,師傅?可我不知道怎么去修啊。
師傅意味深長的對弟子說到:你的呼吸便是梵唱,脈博跳動就是能量,身體會動便是修煉,兩耳聆聽就是智慧,這一切你都有,關鍵在你是否轉變了自己的意識呢?
弟子當下有悟……
瑜伽經開篇就講解了:什么是瑜伽?瑜伽就是控制你意識的轉變,這個當下既是瑜伽。其實,瑜伽很簡單,又智慧。這里,我們要問:你是否轉變了自己的觀念呢?!
古代的瑜伽養(yǎng)生醫(yī)理認為,人的惰性從意識開始生,因此,人體的健康與我們的意識觀念的轉變有極大的關系。當人惰性產生時,人體的惰性就從兩足開始了,嬰兒與小孩的活動都在兩足,人到中年以后,腰部以下和足腿就漸感無力,喜愛疊足或蹺足而坐,疊足并感覺足腿的酸麻,正是說明足腿神經與血脈不通暢,同時證明健康上存在隱患
人的衰老也是從腿足開始而逐漸至軀干與頭部,人的兩腿雙足,好象是植物枝葉的末稍;人過中年后,氣血到達兩腿雙足的力度不足,經脈氣血不暢通,足腿神經反應遲鈍,長期的氣血供應不足,導致足腿部肌肉骨骼老化,腿足變得不靈活了,人體的鍛煉就減少了活動,使得健康越來越少了。
瑜伽體式是人體的動功,要求思想意識和身體處于放松狀態(tài),調身、調心、調息,雙腿在行立中, 身心在動靜中結合,神經系統(tǒng)得到了調整和鍛煉。使人身全身血管系統(tǒng)得到柔和的鍛煉,從而增強了血管的彈性,有益于血液的新陳代謝和循環(huán)。
瑜伽體式練習時要求氣韻腹部,用的是腹式呼吸,在運動中,緩慢、均勻的深吸入氧氣,排出廢氣,促進了心肺和身體的新陳代謝,也增強了心、肺和呼吸器官的彈性。體式練習使腸胃等消化器官得到磨擦、蠕動等鍛煉,從而有助于消化。
瑜伽體式練習起來時,使關節(jié)靈活,肌肉、韌帶有彈性,骨骼健康,可以推遲腿部關節(jié)、骨骼、肌肉、韌帶的衰老。可以調節(jié)和強化足部及全身經脈的健身功能。通過不斷的體式鍛煉,可以促進足部及全身血液循環(huán),調節(jié)和改善氣息、氣脈異常與病態(tài),使之趨于正常,防治疾病,增強人體體質和抗御疾病的能力,以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。
瑜伽體式是依靠人體自身的能力,通過姿勢的調整、呼吸的調節(jié)和意念的運用,來增強人體各部分機能的。練習瑜伽體式的總體要求是:心靜體松、呼吸自然,動作層次分明,單個動作體現了人體坐標氣脈的循行和知覺的平衡。實踐證明,瑜伽體式練習能有效促進人體內的血液循環(huán)和新陳代謝,對于人體脈輪和氣脈的疏通,包括體液分泌也會起到積極的平衡作用。
瑜伽體式是一種柔和緩慢、動靜相兼的運動,長期從事瑜伽體式鍛煉可對骨骼肌肉運動系統(tǒng)形成良性刺激,可有效地減少體內礦物質的自然流失,使骨密度保持穩(wěn)定,并有效地調節(jié)骨鈣、血鈣之間的動態(tài)平衡,從而改變骨質疏松的癥狀。試驗和實踐結果還表明:瑜伽體式對骨骼畸型、肌肉萎縮及其退行性變化等癥狀,有良好的預防和治療作用,這些又對練習者身體平衡能力高低產生直接良好的影響。
在瑜伽體式單式練習中,視覺的運用對于維持身體動態(tài)平衡和瞬間的靜態(tài)平衡有著重要意義。生理學實驗表明:當練習者睜眼做樹式單腿站立,一般能保持較長的時間;而讓練習者閉眼做同樣動作,則往往只能維持很短的時間,這說明視覺影響著肌肉調節(jié)平衡的能力。同樣,視覺對肌肉的協(xié)調性、準確性和韻律感等方面,也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。
人的身心平衡能力主要是由人的知覺認知能力和情緒調節(jié)能力決定。人的知覺認知能力是心理平衡的基礎,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人的情緒調節(jié)能力;而人的情緒調節(jié)能力又影響著人的知覺認知能力的發(fā)展,二者相輔相成,共同構建著人的心理平衡狀態(tài)。
修習瑜伽體式的過程是人不斷接受新事物的過程,在教與學的動態(tài)發(fā)展過程中,練習者通過觀察教練員的特定動作或口令提示,注意力集中在動作自身的練習中,下意識地提高了人觀察事物的能力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。瑜伽體式義理內涵豐富,動作素材多樣,練習者掌握瑜伽體式功法,需要在觀察、注意的基礎上,不斷增加記憶內容,提高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,從而在觀察——注意——記憶——思維的動態(tài)學習過程中發(fā)展了自己的人體知覺認知能力。
從瑜伽體式練習本身的基本特點來看,形正體松、呼吸自然、身心放松是練習的基本要求,人在這種特殊的身體狀態(tài)和心理狀態(tài)下進行健身鍛煉,有助于提高觀察力、注意力、記憶力和思維能力,尤其是從事瑜伽體式鍛煉,講究上下相隨、左右對稱、動作協(xié)調、身體平衡,十分利于習練者調節(jié)左右大腦的協(xié)調與平衡。瑜伽體式練習對人的情緒調節(jié)能力,有著十分良好的影響。瑜伽傳統(tǒng)養(yǎng)生醫(yī)學早已論證了人體情緒致病的內因,現代醫(yī)學也證實了人的情緒變化會導致人體功能{如呼吸、循環(huán)、內分泌等}發(fā)生一系列變化,這種變化導致人體生理功能失衡,從而誘發(fā)各種疾病,所以保持良好的情緒對人的健康非常重要。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并不是整天都會處于愉快的情緒狀態(tài)之中的,不良情緒人人都會有,每天都會遇到,關鍵是一旦出現不良情緒;學會瑜伽體式有效控制和及時調節(jié),這是保持情緒穩(wěn)定、身心健康的一個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。
瑜伽體式練習強調動作要緩慢靜氣、體姿需要輕靈沉著;心境要不急不躁;神態(tài)要自然隨意、舒展安詳。如此使得瑜伽體式練習不僅具有抗衰祛病的健身功效,而且具有平衡心態(tài)、修身養(yǎng)性的作用。
快節(jié)奏的現代都市生活,給人們帶來精神緊張,情緒煩躁,思緒紊亂等負效應,影響身體的健康,練習瑜伽體式練習能夠使人身體和精神獲得最大限度的放松,有利于消除煩惱,獲得心理平衡,而且隨著習練水平的不斷提高,練習者的每一次練習都成為一次感悟、自我凈化和自我完善的過程。所謂“心無意,身無意,無意之中是真意”,這是瑜伽體式練習對心理調節(jié)的最高境界。
比如,你肩酸痛,很多人則直接去練習這個部位,其實,這是錯誤的,因不懂人體生理結構和瑜伽人體辨證的道理,結果,直接練習這個部位不但無益,而且更受傷害。肩酸痛,首先要活動胸和背,而不是肩膀,肩膀周邊不放松,氣血就無法活絡起來,那么,對肩膀的酸痛就無法產生有效的氣血運行。只有周邊活絡起來了,再進行肩膀的活動,周邊的氣血就容易通活肩膀酸痛部位,如此才是正確和有益的。